原创歌曲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 瑟研究三题

    李焕敏;

    “瑟”作为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弦乐器,至少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古文献中记载,瑟有多种弦数与形制,其中的许多弦数目前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具体实物出土。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资料与出土实物资料进行分析,认为瑟的形制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春秋至西汉以及明清时期。两个阶段的瑟在瑟身结构以及拴弦方式上有明显区分。同时本文对历代瑟用谱式进行收集整理,认为从元代到清代的诸多瑟谱中虽应用多种不同的记谱方式,但主要是指位谱与音位谱两种体系。

    2024年16期 No.661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色歌曲中的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

    如克亚·吾买尔;

    本文通过探讨红色歌曲与中国文化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其在中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深入研究了红色歌曲的文化传承机制和创新路径。通过融合现代音乐元素和利用新媒体传播策略,红色歌曲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实现了跨代传播,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16期 No.661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琴声中的文人哲思——筝曲《定风波》创作与演奏分析

    高慧;

    《定风波》是一首具有高度文学性的古筝作品,题材来自我国北宋文学家苏轼诗词代表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词作词风平淡而旷达,深度抒发了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出了一种豁达的心境,亦是苏轼本人遗世独立、具有崇高人生理想的文学写照。在古筝曲《定风波》中,同样抒发了这种情感和人生哲思。曲作者邓翊群以中国古诗词为蓝本,将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相结合,完成了一次成功的现代筝曲尝试,用今人的方式道述往事,传承古代文人的深刻哲思。本文将从苏轼的生平及词作《定风波》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出发,通过对筝曲《定风波》音乐本体的分析,探讨作曲家如何通过音乐语言再现苏轼的情感与哲思,并提出演奏上的思考,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和演奏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2024年16期 No.661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技道并存——论竹笛演奏中中国传统艺术生命性的表达

    葛靖宇;

    竹笛演奏是一种技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生命性的结合,竹笛演奏包括灵活多变且独特的技巧以外还有所蕴含的传统艺术生命性的“道”,两者都是展现出作品的生命性之美。竹笛演奏技巧与内容生命性表达的原因方法以及辩证的关系,将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理论应用在竹笛演奏的专业中去展现竹笛演奏的生命之美。第一部分主要是指竹笛演奏中的技巧,并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例子来表现出竹笛演奏的模仿、气韵和高远之技;第二部分则是竹笛作品中所展现出的“道”,通过三个著名竹笛演奏曲来展现出不一样的生命美;本文的重点第三部分之技道统一的技巧与内容的生命性表达的辩证关系。

    2024年16期 No.661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方音乐的和声与结构在民族音乐学视角下的探讨

    刘文倩;

    本文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东方音乐的和声与结构。首先,分析了东方音乐和声的独特性,如五声音阶、微分音和声、非和声性等。其次,探讨了东方音乐结构的多样性,如循环结构、变奏结构、即兴结构等。最后,通过对东方音乐和声与结构的分析,揭示了东方音乐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思维方式。这些独特的和声与结构特点,使得东方音乐在音乐组织形式上呈现出一种连贯性、多样性和创新性。

    2024年16期 No.661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锡伯族民歌艺术与发展思考

    柳述;

    拥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锡伯族民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彰显出独特艺术价值。论文研究了锡伯族民歌艺术与发展路径,在掌握艺术表现形式与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传承人的老龄化与断层、外部文化的冲击与融合、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流失三个传承与发展中的问题,重点强调了加强锡伯族民歌的学术研究、推广锡伯族民歌的普及教育、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保护与传承、加强锡伯族民歌的文化产业开发四个发展路径,有助于更好传承锡伯族民歌,充分做好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2024年16期 No.661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探析《苗岭的早晨》中的民族音乐元素与小提琴演奏技法

    潘宇戈;

    《苗岭的早晨》由著名作曲家陈刚先生改编自黔东南苗族飞歌的口笛独奏曲而成的小提琴独奏曲。这首曲子的灵感来源于中国黔东南地区苗族的传统飞歌,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格的民歌形式。陈刚先生巧妙地将口笛独奏曲的元素与小提琴的表现力相结合,使得这首乐曲不仅保留了苗族飞歌的优美、质朴、高亢和委婉特点,还赋予了它更加立体和丰富的音乐形象。通过小提琴这一西方乐器的演绎,苗族音乐的神韵得以跨越文化和地域的界限,展现了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符合了广大人民的审美趣味。本文旨在探讨该作品中融入的民族音乐元素与小提琴演奏技法,并对其整体表现与演绎进行分析与评述。

    2024年16期 No.661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川东地区民歌传承与地方文化建设的关系分析

    魏见耘;

    马渡民歌作为宣汉县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地域和人文内涵。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歌词,反映了马渡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念。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马渡民歌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传唱方式逐渐式微,年轻一代对民歌的兴趣减退。本论文旨在分析马渡民歌与地方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传承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与建议,以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4年16期 No.661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二人台风格笛曲的发展管窥——以时期分野为视域

    张春生;

    本文通过时期分野为视域,以期探索二人台笛曲艺术的进化。此文详细讲述了演奏技巧的演进、作品背景的多样性及曲式结构的发展,并将该艺术形式的演变分为近代、现代及当代三个阶段,阐述各自的风格变迁。文章详细描述了二人台笛曲在技术层面的发展,同时在创作背景方面反映了从早期的社会民情描绘、经过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到融入全球化语境的演化,这一过程呈现了主题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变迁,文章还阐释了曲式结构的变化,从最初的单一形式经历到多样化的拓展,最终发展到跨文化的融合,此举展现了二人台笛曲在适应时代和引领风潮中所展示出的创新能力。

    2024年16期 No.661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二胡演奏中地域风格演奏技法之比较探讨

    张倩;

    受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民族特色以及音乐风格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地域的二胡演奏风格存在差异,演奏技巧也各有特色。比较探讨不同地域风格二胡演奏技法,对加强不同音乐风格的交流与融合、促进现代二胡音乐创新发展、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采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分析了影响二胡演奏地域风格的因素,讨论了二胡演奏中不同地域风格音乐的表现特征,并从滑音技法、揉弦技法以及持弓技法三个方面详细对比了二胡演奏中不同地域风格演奏技法差异,以期为增进不同地域间音乐交流融合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4年16期 No.661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融合路径

    周霞;

    随着我国流行音乐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尝试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以期达到文化传承和音乐创新的双重目标。本文从少数民族音乐特点、流行音乐创作路径、融合案例分析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融合路径,提出了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流行音乐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16期 No.661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藏族传统音乐在地化及其发展——以堆谐艺术为例

    赵雄雄;

    藏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究其核心论点,是围绕藏族传统音乐“变”与“不变”提出举措与建议。“不变”是藏族传统音乐的抢救与保护,“变”是藏族传统音乐的在地化与发展。“变”与“不变”二者同步进行,只有在完整的保护与留存下,才能进一步考究藏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2024年16期 No.661 48-5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

  • 纵合性和弦在都节调式音乐中的应用分析——以江文也与王建中的作品为例

    蔡品捷;廖彬;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刊行的《律吕正义续篇》中已有西方“和声”传入的记载。~([1])但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引起社会关注。直至1905年,留日音乐家曾志忞先生在《醒狮》杂志第一,三期连续发表《和声略意》,这是中国人写作论述西方和声学的第一篇文章。~([2])中国音乐家起初主要以介绍和教授运用西方和声学知识为重心,但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发现西方和声学理论与中国五声性音调的矛盾,进而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以赵元任、萧友梅、黄自等为代表的中国音乐家们开始了对中国式和声的思考与探索。如今,中国和声学的研究百花齐放,其中有关五声性调式的和声理论层出不穷,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以桑桐先生的五声纵合性和声理论为基础展开讨论,以都节调式音乐为研究对象,探究五声纵合性和弦在都节调式音乐作品中的运用,进一步讨论五声纵合性和声方法的广泛使用可能性。

    2024年16期 No.661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歌剧《长征》中的合唱创作研究——以合唱《三月桃花心中开》为例

    马琳;张晓灿;

    歌剧《长征》通过大量的合唱安排,奠定了该剧的史诗气质。本文以合唱《三月桃花心中开》为研究对象,以创作技法为切入点,力图通过技法来分析该合唱在歌剧中承担的戏剧性作用以及文化内涵,了解作曲家对于红色音乐创作中人民性的解读,探讨如何在继承的前提下结合现实语境创作出符合人民群众审美的作品。

    2024年16期 No.661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列普尼科夫《随想曲》的音乐特征及演奏分析

    黎稳;张黎明;

    手风琴作为一件可以演奏多声部的西洋乐器,自诞生一百多年以来,从键盘到键钮再从传统低音到自由低音,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它在世界的乐器林中朝气蓬勃,不断涌现出专门为它谱写的作曲家。本文通过对列普尼科夫先生的《随想曲》一曲进行探析,对作者的生平简介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演奏技巧入手,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探究创作特征,剖析乐曲中所运用到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论述这首乐曲所展现的艺术内涵,从而推论出列普尼科夫在手风琴音乐创作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及给后世带来的深远陶冶。

    2024年16期 No.661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鲍元恺《炎黄风情》之第二组曲《云岭素描》配器技术研究

    李诗芬;

    本文以《炎黄风情——中国汉族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之第二组曲《云岭素描》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对该作品的音区音色对比、织体设计、横向线条色彩上的变化对比、前景中景背景、演奏法等方面进行解析,探究本作品中西方作曲技法以及中国民歌与各种管弦乐队形式相结合,通过变奏、再现等手法加强音乐发展。运用多声技法和管弦乐队的色彩变奏来表现民歌主题的艺术价值;该组曲充分展现了西方管弦乐队和中国特色民族乐器相结合具有鲜明的色彩特征和丰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以及独特的配器技术处理。

    2024年16期 No.661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艺术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家国情怀审美意蕴

    梅浕镳;

    古典诗词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中国文明的宝贵遗产,深受古人喜爱。直至今日,它仍然是每个中国人钟爱的文化形式之一。自古以来,诗歌与音乐就已经达到了一种高度统一的境界,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也在不断发展。歌曲中所展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歌唱者和听众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审美教育的功效。鉴于此,本论文选取印青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为研究对象,从旋律节奏、旋律结构和节奏韵律三个层面对歌曲中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感的美学内涵进行分析。

    2024年16期 No.661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探析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创作技法与演唱处理

    孙小晴;

    咏叹调《你们可知道》是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经典唱段之一。这首咏叹调以其简洁而又深刻的歌词内容,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极富内涵与情感的经典角色形象,并充分地表达了主人公对自由的期盼和对爱情的渴望。在创作技法上,莫扎特通过简单清晰的旋律线索,使得这首咏叹调既易于理解又富有情感张力。本文选取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选段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创作技法和演唱处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从而更清晰地认识、了解这首作品,为其他音乐者的理论研究和演唱提供参考。

    2024年16期 No.661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由无调性音乐中的复调技法研究——以勋伯格和谢德林的作品为例

    谢冰倩;

    本文研究的是复调音乐元素在自由无调性音乐中如何呈现,以及在十二音作曲技法体系问世之前,作曲家们进行音乐创作时是如何避免调性环境的形成的,此为无调性音乐这个总理论下的分支,以勋伯格1911年所作的《钢琴小曲六首》op.19no.3和谢德林《复调手册》no.7中的作曲技法为例,探讨在十二音技术产生之前的自由无调性音乐中的复调构成原则。

    2024年16期 No.661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从印象主义绘画角度浅析德彪西艺术歌曲的色彩塑造

    徐艺丹;

    “印象主义”一词最早来源于绘画,德彪西的音乐创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印象主义音乐与绘画之间有许多共通性——绘画中有旋律节奏、音乐中有色彩光影,而不同则表现在其载体和呈现方式的不同。本文将基于音乐与绘画的共性,着重对德彪西艺术歌曲的色彩塑造典型手法进行分析,探析他是怎样运用别具一格的作曲技法,构筑起与众不同的“色彩世界”的。

    2024年16期 No.661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穆索尔斯基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之“鸡脚上的茅屋”音乐与演奏研究

    周昌印;

    穆索尔斯基在钢琴创作领域最大的成就是完成于1874年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鸡脚上的茅屋”是该套曲中第九首,也是该套曲中规模最大一首,是一幅以座钟形象装饰而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乐曲“鸡脚上的茅屋”是一首复三部曲式,调式调性为中古调式与大小调交替,运用了大量的不协和音等音响效果形象地呈现了画作的深层内涵。该乐曲运用的各类演奏技巧极其丰富,如快速的八度技术技巧、震音、装饰音、和弦等。文章主要对该作品的音乐要素如曲式结构、和声、调式调性、音乐形象等进行分析,同时对整首作品的演奏进行研究。

    2024年16期 No.661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外音乐史

  • 浅析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意大利声乐艺术

    窦景路;

    对于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声乐艺术体裁,我们最先联想到的是这时期德奥艺术歌曲与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尤其是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它在欧洲声乐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意大利声乐艺术的发展,始于14世纪早期具有教会性质的二重唱,后发展到世俗性质的通俗歌曲,再到15世纪“弗罗托拉(frottola)”与“维拉内拉(Villanella)”,再后来的牧歌,以及意大利古典歌曲,直至发展到歌剧。可以说声乐艺术是意大利音乐最重要的体裁之一。歌剧艺术的发展让意大利音乐在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以意大利所处的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代为背景,论述这一时期的意大利声乐艺术。

    2024年16期 No.661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9世纪欧洲钢琴沙龙中的圆舞曲、夜曲体裁研究

    邢军;

    19世纪的欧洲“沙龙音乐”概念是在1836年由浪漫主义音乐早期阶段的罗伯特·舒曼所提出。钢琴沙龙中的圆舞曲、夜曲等体裁深受当时的沙龙会员喜爱,具有雅俗共赏的审美倾向特征。本论文中通过对圆舞曲与夜曲两种体裁的基本特点,针对其中的“阳刚”与“柔和”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进行具体的原则对比与作品分析认为,圆舞曲和“夜曲”这些体裁与当时沙龙成员的社会地位、具体影响和擅长技法运用等影响的结合。因为在浪漫主义风格时期钢琴作品体裁中,大多作品体现出“柔美”“抒情”与“犹豫”“悲伤”的气氛特征,体现出这一时期独有的沙龙音乐气质特征,也比较符合当时沙龙中女性主导的思维特点。

    2024年16期 No.661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北魏云冈石窟齐特类弦乐器的文化传承

    徐子涵;李凌雁;

    北魏平城时代中华佛教中心的形成与确立,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在统治者的政策推动下,北魏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为开凿云冈石窟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音乐作为流动的建筑,在云冈石窟中以雕刻绘画的形式呈现,石窟中雕刻的乐器造像有530多件,迄今为止,齐特类(Zither)弦乐器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在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的云冈石窟中乐器形态万千,充分展示出北魏时期乐舞艺术的融合交流,也具体地展现了我国古代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本文通过对云冈石窟中展现的齐特类弦乐器造像的源流与发展进行考察,追寻北魏时期的器乐文化,探究我国传统弦乐器的影响与文化传承。

    2024年16期 No.661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音乐教育

  • 论当前乡村基础教育音乐教学的建构主义转向

    陈寄;

    本文探讨了当代乡村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在建构主义理念引导下的转向。通过分析乡村基础教育音乐教学的现状,探讨面临的挑战;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阐述其核心思想以及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实施建构主义转向,可以推动乡村基础教育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为实现这一转向,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包括加强音乐教育资源配置、提升音乐教师队伍素质、创新音乐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完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等。

    2024年16期 No.661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艺术思政:红色音乐文化培根铸魂育人研究

    王海蓉;

    在当前的艺术思政教育中,红色音乐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深入探讨了红色音乐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分析其在培根铸魂和育人方面的独到价值及面临的挑战。通过对红色音乐教化育人的内涵、特征以及实际效应的系统分析,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红色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并提出了针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具体解决策略。红色音乐通过其深厚的政治性和教育功能,成为传递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其显著的特征包括政治性、艺术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使其在不同历史阶段都能发挥教化育人的作用。然而,红色音乐在当代推广过程中也面临着内容与形式脱节、教育环境中的推广难题以及青年一代接受度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创新内容与形式、加强教育系统中的融入以及提升青年的参与度等策略。具体措施包括融合现代音乐元素、采用多媒体和数字技术、发展互动性强的音乐活动、更新教育材料和教学方法、纳入常规课程、提供教师培训、配置必要资源、增加教育活动、利用社交媒体宣传、鼓励创作和表演、组织体验活动以及建立青年交流平台等。

    2024年16期 No.661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学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研究

    王克强;

    音乐教育在学生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和音乐核心素养培育的推进,音乐教育的学科价值日益凸显,音乐教育工作者通过研究实践,不断追求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从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展开思考,通过树立融合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精细课程组织、搭建活动平台、开展科学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索更加高效的育人方法途径,提升音乐学科的育人实效。

    2024年16期 No.661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协同提质背景下县域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调查研究——以音乐课为例

    谢亦寒;

    协同提质强调通过多方合作,共同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此背景下,县域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素养。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为课后延时服务提供了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表达与创造力的独特平台。本文剖析了音乐课后延时服务却存在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内容单一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进音乐课后延时服务的质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2024年16期 No.661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戏曲表演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张敏;

    随着教育观念的迭代和全球文化的交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戏曲艺术,逐渐成为音乐课堂上的一股清流,文章系统性地阐述了戏曲艺术如何巧妙融入音乐教学,并深度剖析了这一做法对于教学过程的积极影响及其蕴含的价值。经研究发现,戏曲表演艺术能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通过学习戏曲艺术,学生可以加强音乐的表现力,提升音乐的全面能力,同时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全成长。

    2024年16期 No.661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走向“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岭南钢琴音乐教育——以《卖杂货》钢琴作品教学为例

    赵昕;

    岭南钢琴音乐教育为实现“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提供了精神“凝聚力”、文化“规范力”以及资源“供给力”。因此,岭南钢琴音乐教育在传授音乐技能和知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更在于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岭南钢琴音乐教育为何能走向“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逻辑,并以《卖杂货》钢琴作品教学为例,提供了教学实践参考。

    2024年16期 No.661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色音乐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与价值

    周剑;

    红色音乐是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革命精神。在思政教育当中,红色音乐既可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又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党和国家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通过红色音乐的感染力和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的思想和信仰传达给学生,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文章将对思政教育当中红色音乐的运用方式和实际价值进行探究,并分析红色音乐对于强化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4年16期 No.661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音乐表演

  • 民族声乐与西方古典声乐的融合与创新路径探索

    敖乌云;敖玉红;

    在我国传统音乐发展中,民族声乐与西方古典声乐是两种较为重要的音乐形式。将西方古典声乐融入民族声乐,可以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但要想使民族声乐获得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对两者进行深入地融合,并且要进行创新。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够促进民族声乐与西方古典声乐之间的融合,从而推动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对民族声乐与西方古典声乐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二者之间的融合进行探索,并提出两者融合与创新的策略和方法,希望可以为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2024年16期 No.661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歌唱艺术的音色

    高宏菊;

    歌唱艺术的音色是指演唱者嗓音独特的音质、色彩,是区别不同歌唱者的声音特性最显著的标志。俗话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说的就是每个人与众不同的声音辨识度。反观当下歌唱艺术常见的声音现象:一是歌唱音色的同质性,不管美声、民族、通俗唱法,还是男女高音、中音、低音等不同声部,均出现歌唱音色的同质现象,即未见其人闻其声辨不出歌唱者,也就是常说的“千人一声”现象,当然,不排除歌者有意伪装为之;二是歌唱音色的多变性,一首歌曲演唱者可以采用多种不同音色演唱,展示出歌者声音音色变化的潜在可能性。这两种现象正是本文拟讨论的内容,如何保留歌唱者嗓音的独特特色?歌唱者如何根据作品风格需要获得多变的音色?

    2024年16期 No.661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乔治·克拉姆《大宇宙》Ⅰ演奏技巧研究——以《创世之声(巨蟹座)》为例

    刘芳含;孙昊;

    乔治·克拉姆(George Crumb)是一位在20世纪音乐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前卫作曲家。钢琴套曲《大宇宙》Ⅰ作为代表作之一,展示了克拉姆卓越的创作能力和独特的音乐思维。本文以第一首《创世之声》为例,通过对其结构特征、创作技法及非常规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基于实践演绎的基础上,探究其演奏技巧。

    2024年16期 No.661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钢琴艺术指导在合唱训练中的价值与应用策略探究

    农秋玲;

    声乐合唱中的钢琴艺术指导是提高合唱音乐表演水平的重要因素。此次研究深入剖析钢琴艺术指导与合唱训练的关系,强调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并分析合唱训练中应用钢琴艺术指导的作用功能,指出钢琴艺术指导能够对合唱训练提供技巧引导,并辅助演唱者表达情感从而提高作品完成度,再从夯实音乐素养、分清钢琴艺术元素主次、分阶段强化指导职能等方面指出具体的应用策略,以为合唱训练音乐表演水平的提升提供借鉴。

    2024年16期 No.661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白诗词古曲演唱研究

    杨思慧;

    李白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李白诗词古曲的演唱进行分析、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面貌和诗乐创作特点,管窥唐代诗词音乐的艺术风格,是我国古代音乐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024年16期 No.661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真假声的科学运用对歌唱的作用

    张兵;

    声乐歌唱作为技巧繁多的艺术形式,优秀歌唱技巧能够赋予歌曲情感让听众心生愉悦。真假声运用作为重要的声乐元素,其在音乐领域被广泛使用,但如何对该技巧进行科学运用从而提升声乐歌唱艺术的表达效果始终是重要研究问题。基于此,从真假声相关概念入手,分析声乐歌唱中真假声运用的积极作用,并从气息控制、针对性训练、视听辅助、技巧融合等方面提出真假声技巧训练方式,以为有关声乐活动提供借鉴。

    2024年16期 No.661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戏剧演员由自我迈向角色路径之探析

    朱亚楠;

    在戏剧艺术的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是连接观众与剧作的桥梁。他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将剧本中的文字转化为充满生命力的现场艺术。这个过程,即演员如何从自我走向角色,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转变,涉及情感的投入、身体的协调、心理的适应以及对角色深刻地理解。本文将深入探讨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如何通过“假使”和“想象”这两个关键概念,以及对“规定环境”的深入分析,来实现自我与角色的融合,创造出令人信服的戏剧角色。

    2024年16期 No.661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

    陈燕瑛;

    通过探讨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情感表达是声乐演唱的灵魂,基于歌词、背景和文化等多个维度。而演唱技巧,如呼吸控制、共鸣运用和音色控制等,则是实现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论证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在声乐演唱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建议。

    2024年16期 No.661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音乐论坛

  • 浅议音乐与物性

    杨平生;

    多种多样的声波是声源振动频率,在周围空气振动传播的物理现象,有自然声源及塑造声源。声源是音乐艺术赖以生存的基础,声波的重组是音乐形象的必备条件,用感知器官去审美音乐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艺术升华,生产力的进步,塑造声源会不断改变形态声波,生产资料的改善,自然声源塑造声源的有机结合,音乐艺术更符合原生态艺术的展现。人类在自然界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自然声源,无不打动人类生活活动的每一根神经,追求着纯物性的和谐音色于感官听觉和谐的协调。泉水叮咚,潺潺流水,舒缓陶醉于心。风和日丽,虫蝉翼声,精神世界得到了完全放松。万马奔腾,波涛汹涌,激发出人类强烈地战胜自然的火一般热情。纯自然的天籁之声,入耳入心,舒心悦耳的感受、纯洁和谐的性质得到了探索倾听,不断深化发展用物性的模仿将其逐步改善的音色再现还原。人类对声音性质的审美追求,推动了音响技术与技巧的演变及发音器具的创新,使得基础材料与音乐手段相互交织,模仿与创造有机结合,从而把物质源泉及音响效果不断丰富提高,进一步升华。

    2024年16期 No.661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古典音乐差异性及其文化成因探析——以古琴、古典吉他音乐为例

    郭华;郭义博;关睿;

    古典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人类的审美意识,也体现了人类社会文化环境的发展变化。中西方古典音乐是两类极具代表性且存在明显差异的音乐形式。中国古典音乐感性、主观、讲究弦外之音、教化功能明显;西方古典音乐理性、客观、义在弦内、独立发展。而形成这种差异现象的背后,则是中西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世界观、价值观、音乐审美观。

    2024年16期 No.661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群众文化专业思维赋能青年思想引领的实践与探索——以“浙里青廉”主题歌的创作与宣传为例

    洪丽华;

    群众文化与共青团都具有“群众性”这一本质属性,将群众文化与青年思想引领相结合进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浙里青廉”主题歌的创作和宣传运用了群众文化专业思维,为赋能青年思想引领展开了实践与探索。实践表明,群众文化专业思维的赋能应遵循以青年思想引领为核心等原则,成效的关键在于群众文化专业人才的输入与参与。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整合各级群众文化服务资源,有效组织青年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群众文化艺术辅导的作用,使群众文化专业思维更好地服务于青年思想引领。

    2024年16期 No.661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音乐表演中的文化表达:探索世界音乐的多样性与共通性

    黎月雯;

    本研究探讨了音乐表演中的文化表达,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地音乐表演的多样性与共通性。介绍了音乐表演的基本元素——旋律、节奏和和声,并分析了这些元素如何在不同文化中被采用和表现,例如东方音乐的五声音阶和西方音乐的复调性和声旋律。此外,本文还回顾了各大文化圈(非洲、西方古典、拉丁美洲)的音乐表演特色,如非洲的鼓点节奏和拉丁美洲的舞蹈性节奏。尽管音乐表演的形式和风格因文化而异,但所有音乐形式都展示了旋律、节奏和和声的基本结构,这些共通元素帮助人们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2024年16期 No.661 168-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视域下阜阳地区非遗曲艺发展困境及策略分析

    王倩;

    非遗曲艺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内在动力保证。非遗曲艺活态传承可以保持其原生性与动态性,适应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与地方非遗曲艺活态传承的耦合性;通过田野调查与传承人访谈,探讨阜阳地区非遗曲艺存在传承人才匮乏、社会认知度不足、市场化程度较低三个方面问题。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阜阳地区非遗曲艺活态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首先,通过学校加强非遗曲艺传承人才的培养,提升传承人的社会地位与待遇,吸引年轻观众群体,解决传承人才匮乏的问题;其次,拓宽宣传渠道,提高阜阳地区非遗曲艺社会影响力,解决社会认知度较低的问题;第三,建立非遗曲艺文化产业,提升曲艺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探寻阜阳地区非遗曲艺活态传承发展策略,实现非遗曲艺文化活态传承保护与乡村振兴发展的良性互动。

    2024年16期 No.661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汉密尔顿》看百老汇历史音乐剧的创作

    张铁译;

    历史音乐剧《汉密尔顿》自2015年在百老汇上演以来,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百老汇历史上的现象级音乐剧。本文旨在以《汉密尔顿》为例,深入剖析历史音乐剧所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并对其应对策略进行理论探讨。首先,本文讨论了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历史音乐剧如何在“历史”的真实性和“戏剧”的艺术性之间找到平衡。其次,本文探讨了历史音乐剧的作曲家如何利用现代音乐风格来引发观众的共情,而非仅仅通过引用或模仿特定时代的音乐来营造历史氛围。最后,分析了历史音乐剧如何与时代产生共鸣,在谈“古”的同时,也可以论“今”。

    2024年16期 No.661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河之声》约稿函

    <正>《黄河之声》杂志创刊于1958年(国内统一刊号:CN14-1039/J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6127),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评定的音乐艺术类学术期刊,是我国音乐艺术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创办六十余年来,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得了众多业内权威专家的首肯。

    2024年16期 No.661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